米兰设计周是全球设计的重要舞台,汇集了全球顶级设计理念和顶级设计成果,更是众多设计师与品牌碰撞创意思维的绝佳秀场。
今年的设计主题为,“Thought for Humans”,寓意着以人为本,回归初心的设计,外展突破传统展会模式,覆盖整座城市。
在最新的米兰设计周中,有哪些亮眼艺术设计作品值得一看?今天就带来7大精选装置艺术作品!
在米兰布雷拉美术馆的荣誉庭院中央,英国艺术家埃斯·德夫林为2025米兰国际设计展创作的动态光影装置《光的图书馆》静静旋转。
这座连接着布雷拉美术馆、国家图书馆与布雷拉美术学院的古老庭院,因这件当代艺术杰作焕发新生~
作品由3200+册发光书籍构成的动态装置,装置内部的书架缓缓旋转,营造出知识与光影交织的景观。
白天,装置顶部的镜面将阳光折射至庭院的各个角落;夜晚,发光书册则投射出变幻莫测的光影图案。
观众可以在此翻阅精选书籍,参与互动讨论,体验知识与艺术碰撞产生的无限可能。
此次米兰设计周上,Google设计团队与视觉艺术家Lachlan Turczan合作推出了一场名为让无形显形的沉浸式展览~
这场展览将科技与艺术融合,把光线转化为可互动的实体,观众能亲眼看到、亲身触碰到光的形态。
Lachlan Turczan以光和水为媒介的装置艺术而闻名,此前曾设计过“面纱”系列,然而大部分作品都在户外才能呈现。
为了在室内复刻这种效果,谷歌设计团队用一年时间,进行原型迭代,才最终呈现出此次的效果。
展厅中央悬挂6组直径约1.8米的装置,每套装置由激光发射器和弧形镜面组成。
当激光射向空中悬浮的细密水雾时,光线与水雾碰撞,形成一片片波光粼粼的光幕。
装置在观众靠近时会自动感应:挥手能让光幕泛起涟漪,走动时光幕缓缓分开,形态多变~
《甜蜜等待》装置作品是导演Paolo Sorrentino为2025年米兰国际展打造的艺术项目。
当命运悬而未决时,人们往往只能等待。或许,人们该重新思考等待的方式,让等待蜕变成另一种存在。
作品空间满是暗红色,令人感到不安、煎熬,而最显眼的是中间的雕塑,形状像一颗被放大的心脏,在灯光下若隐若现地跳动,在不安同时又令人感到期待。
在过去的18年里,艺术家和设计师Ralph Nauta和Lonneke Gordijn以Drift Studio的名义,一直在开发艺术品和互动装置,以光和运动为关键,旨在改变人们的行为和情感。
此次米兰设计周与奥迪合作展出了《Drift Us》,打造沉浸式科技生态~
作品保留了类似洋葱的造型,突破了纺织材料的限制。当观众靠近时,感应系统会让周围的灯泡开始“呼吸”,用光影模拟出风吹过植物的自然韵律。
由特制尼龙包裹的智能灯泡随风摇曳,并且整个系统会随着参观者的移动产生连锁反应。
作为艺术家,他们有意来让人们适应相同的频率,将人与环境结合在一起,让能量共振统一。
“神奇广场”是由MAD建筑团队打造的装置,与Amazon合作完成,装置用数万条彩色塑料条(ETFE膜)包裹了整个米兰大学药学院的庭院。
重新表达出意大利广场的特色,实现了虚实结合的空间,并且一众Amazon产品都可以从中获得数字化体验~
“The Amazing Plaza”被设想为一个包含体验和思考的建筑。
罗伯特·威尔逊的沉浸式装置作品《母亲》,由米兰市政府文化部支持创作,最终在艺术、光影与声音的碰撞中创造出令人震撼的体验。
米兰设计周官方表示:《Mother》不仅仅是设计作品,更是一场与感官与精神内核的深度对话~
这件作品融合了Aun no kokyo(相生呼吸)的哲学概念,以创造观众心跳与数字界面同步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
屏幕宽10米,高3米,屏幕的翼形造型展示着不同动态图像,参观者站在特定位置,心跳会通过屏幕上的动态元素呈现出不同效果。
还有地球视角让观众能够获得俯瞰太空的上帝视角,仿佛通过国际空间站捕捉的数字实时画面~
这件作品以生物形态隐喻为载体,表现出科技介入下人们与科技同步的不同方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2-3!世俱杯复刻24年欧冠决赛:4.8亿豪门惨遭死敌5连斩 无缘四强
矮凳网——工业设计分享与孵化平台,海峡两岸1377所院校设计新秀的聚集地!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同德推出更薄 RTX 5070 (Ti) GamingPro-S 显卡,RGB 灯仅限正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