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与表现》是视觉传达设计必修学科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创新思维的方法深入展开,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沟通、组织、团队合作、策划能力以及创造、表现和设计能力。让学生了解和熟悉 “创新思维” 具有综合处理能力的性质,能够理解问题产生的背景、能够催生洞察力及解决方法,并能够理性地分析和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案。并致力于研究和实践。
教学方法结合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以项目实施为主要目标的工作坊式教学方法为主。在教学上运用以学生为主体,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等方法并结合国外优秀教学,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设计思维和运用设计思维工具包的要领;采取理论讲授、案例讲解、头脑风暴、作业点评、互相评价等形式。并根据学生对本节课具体掌握情况引导和实践,使他们尽快掌握难点。
手段以组建团队、项目制订、问卷调查、原型制作、反馈提升、成果展示、讨论总结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相结合。
教学改革:以本课程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项目14KZ16《视觉传达中设计思维与表现的实验性教学改革》为校级重点教改课题 (2014-2016)结题等级为良好
目前我们拥有IDEO公司和Riverdale countryschool的联合推出的设计思维工具包,并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团队建设:每个教学班大约有7个左右个学习团队,每个团队以2-4人为主,做好问卷调查、头脑风暴等整个学习过程,从而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团队意识,并将影响到学习和就业。
本系老师认为此课程教学效果明显,认为设计思维是一种综合性的思维模式,它通过感性和理性的结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重构问题,并找到切实有效的创造性思考路径;对学生思维开发,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很大的作用。
如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浙江省大学生多媒体设计竞赛等A类竞赛中都取得不错的成绩。
在创新思维表现的课上,大家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共同讨论创新。结合大家的思维,在老师正确的引导下,极大的提高了大家的效率,开发了大家大脑的创新与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极具创新的脑洞与改善。我组在老师明确的引导下,根据丽水市多雨水天的情况设计出了自动租借雨伞装置并且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也极大的体现了什么是设计,怎么去设计。这次课程的经历极大的帮助了我们在以后就业道路上提供丰富的经验,使大家颇有感触,老师的引导带领我们正确的走进现代设计的大门。
次作业让我感受到了从0到1的过程。一开始都是独立的手,属于各自的人生,而这作业将我们串联起来,变成了一个集体,将不同的人生串联起来,变成同一个故事。创意思维应该也是如此,将不同的人生串联成一个故事的技巧,正是表现创意思维的一个方式。
网上选课时认为学习创新思维与表现这门课会对自己扩宽发散思维大有帮助,因此很感兴趣。前阶段课堂,老师的讲述就让我们了解了何为创新,创新并不是简单理解为把原来世界没有的东西创造出来,除此之外,创造出来的东西必须对社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那才能称作创新。设计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师幽默灵活的言辞给同学们带来感染力,整个课堂氛围都非常好。后阶段课堂,老师组织同学自主建立团队,从身边小事出发,发现一个问题通过设计加以解决,最后以ppt的方式呈现。这次的团队合作充分发挥每个同学的积极性,大家投入度很好,让小组与小组之间公平竞争,让大家更有动力,更勇于实践。通过创新思维与表现这门课让我学到了很多,也真的有了很多的感悟。
钱老师的创新思维表现课挺有趣挺生动,还十分好玩,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我们这组最后的成品是用丝瓜络做出来的实物,可以做成灯罩,灯光柔和不刺眼而且很美观,还能做成消音瓷砖等等,既环保又省钱,这也是我们上了钱老师的课有所启发和思考的成果。这阶段的课不仅锻炼了我们的思维,还让我们体会到了一边学习一边玩的乐趣,我也十分感慨,同时也加深了对创新思维的理解。创新的思维方式是发散、联想式的,并且它要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段表达出来,我觉得“新”的概念,应当是过去没有的、划时代的、或新鲜的、新奇的。创造新意是创新设计的精髓所在。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方式的一种,一个好的创意设计的产生,也就是思维方式的创造性的改变、翻新,我们可以遵循一系列的方法来完成对我们创造性思维束缚的改造,进而通过这种改造来激发和完善我们设计中的创意。
对于“创新”的理解,我觉得设计思维不仅要求我们有较高的审美敏感和扎实的形象表达技能,心手协调,而且要求我们能对技术和艺术的结合作出思考和研究,这样合二为一,才能讲创新、设计完美融合。
以上的感慨都是在本人在上了创新思维课后的粗浅理解,设计是门很深奥的学问,我也会一步一步地去探索它。
通过学习创新思维与表现,让我们的大脑得到了更广泛的开发和更深刻的理解。有思维,就是有思想,有脑子,能独立思考问题,有自己的看法与主见。因此,做到有思维是不容易的。
一般的思维,来源于实践。在本次课程中,我们以小组的形式,自己动手完成了一个“雾霾”为主题的作业。采用左右空间分布的设计。未污染空间和污染空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未污染的空间用了自行车的零件来表现节能减排、低碳出行;污染的空间用汽车的标志、城市建筑、棉花等物体来体现被污染的惨状。这呼吁我们要保护环境。这个设计让我学会了,不要用固有的元素去表现,要创新,就要开拓自己的思维。
本次创新思维与表现的课程,学到了很多知识。创新性思维的重要诀窍在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向地看待和处理事物、问题和过程。
关于老师的教学方式,课内与课外结合,分成各个小组,每次小组任务都能提高我们的团结协作,对学生来说,是以前的学习生涯里少有的,以前我们习惯了自顾自地学习,完成任务,现在大家合作完成,虽然有一些分歧,但是对提高我们对知识的了解程度和对人际交往的方法认识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喜欢这样的教学方法。我们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配合,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一个又一个团队任务,我们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这个学期所学的内容,令我们受益匪,这对我们今后将要面对的工作起了启迪与指导作用。
《设计思维》 叶丹,张祥泉编著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7月(必读)
1.《设计思维——右脑时代必备创新思考力》作者:张凌燕著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5月
6.《设计创新与教育》林家阳.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2.本课程的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和作品综合评价两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分值比例为:平时成绩占40%,作品综合评价占60%。
4.作品综合评价由学习接受情况,作品创意,作品完成度,作品效果等方面组成。